回忆辽大时光,勾起许多回忆,辽大研究生毕业之后,我进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工作,后来也在外交学院读了博士,但是,在我心中辽大才是我的母校。
我95年进入当时还叫外语系的英语3班学习,本科毕业之后又留在辽大读了研究生,现在外国语学院的匡馨老师是在英语1班,研究生我们则是同屋。
当时班里有19个女生,3个男生,我们班曾经制作了一个文化衫,参加系里在北陵公园举行的合唱比赛,白色的底色上是黑色的Love,其中Lo其实是19,代表19个女生,E的三个横则是由三个男生的英文名字组成,这是我们班的蒋耀熠设计的,她现在在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做老师。
进入辽宁大学,我们都认为这是辽宁省最好的大学之一,我们都很自豪,尤其作为外语系的学生我们很有优越感。我们有固定教室,在慧新楼的8楼,很多同学晚上都去自习,我几乎每天都是在教室里自习,有时候早上也站在窗前看着对面的大楼,思考未来。后来外语系搬到了外语楼,就是美丽的爬满青藤的楼。
我们的老师都很年轻,但是都对教学充满了热情,对学生真诚以待。当时教我们的刘秀玉老师、廉运杰老师、马玉凤老师、唐明老师、万平老师、刘萱老师现在还在外语系;吕屹老师、曹丽华老师已经调去其他学院;李健红老师、朱曼老师、李月老师、吴文忠老师、吴学鲁老师已经调走或出国;左志成老师、王文慈老师和陈锋老师应该已经退休了。老师们在初入大学的我们心中都是“女神”、“男神”,每一个人都很时尚,而且很有个性,老师们英语都非常流畅,上课从不说中文,尽管当时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我们都在老师们的影响下深深爱上了英语,而且养成了用英语思考和阅读的习惯。
我们当时和老师亲密无间,班上女生占据绝大多数,也会挨个询问老师的恋爱史,老师们也都坦诚相告,真正把我们当成了朋友。我们也会和老师开玩笑,英语2班在愚人节派出班里看似最忠厚的孙乾同学告诉常诚老师有人找他,然后把他关在教室外,常老师也没有生气。唐明老师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年轻男老师更是大家的话题焦点,有一次下雪,唐老师带着我们去北陵公园玩,我们到现在同学聚会还常常回忆起来。事实上,我们还趁着一辆大巴车经过,逃了票。我自己当了老师之后,才体会到师生的亲密关系其实非常难得,这是辽大外语学院的宝贵财富。
现在回想起来老师们的教学方法非常灵活,外语学院充满了自由的氛围。我们的课堂充满了乐趣,我们演戏,做游戏,很多同学能歌善舞,充满奇思妙想。老师们也总是鼓励我们努力学习语言和文化。刘秀玉老师教我们《报刊阅读》,她当时使用的关于尼克松水门事件的文章我印象深刻,现在看到和尼克松或水门事件相关的文章或材料我还都会想起那篇文章,虽然已经不记得具体内容。马玉凤老师的文学课上我头一次读到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头一次知道彭斯,有一次我分析A red red rose中the的用法,她在课堂上对我的赞誉让我感到莫大的鼓励。廉运杰老师教我们语法,有一次期中考试我的分数远超其他同学,她特意让我站起来表扬我,也让我体会到努力就有收获,因为我确实是采用了和大家不同的复习方法,我在学校对面百鸟公园的汇文书店卖了一个原版的剑桥语法,而大多数同学看的是中文的语法书。曹丽华老师的翻译课我也非常喜欢,她选的文章语言文学性都很强,很经典,很有挑战性,在她的影响下,我每周都自己翻译《英语世界》上面的文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刘萱老师在研究生的时候教我,经常分享在北师大读博的经历,启发了我们对博士学习的向往。可以说,每一个老师都很深爱英语,把自己的知识无私分享。这种良好的氛围让我们打下了扎实的语言基础,后来我们班很多同学本科毕业之后都当了老师,几乎所有同学都从事了和英语相关的工作,这是辽大外语学院人才培养的成就。
外语学院还有很多好的传统,大家都喜欢去中山广场的英语角,从中山广场练了英语回来,在夏季的晚风中一路骑着自行车回到学校是我们美好的回忆。我们还看了很多英文录像,当时还是录像带,一个高年级的师兄有渠道弄来,在录像教室放,谁都可以去看。还有每一年12月31日学校礼堂放免费的电影,记得每一年都放《罗马假日》,也总是下雪,至今非常怀念。
在念研究生期间,有一天我碰见朱蔓老师,她告诉我可以申请南京大学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合办的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她就毕业于中美中心,我顺利申请成功,在中美中心度过了研三的时光,毕业之后进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工作,现在担任二外英语教育学院副院长,我很高兴有来自辽大外语学院的学弟、学妹报考我们英语教育学院,因为我相信辽大外语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希望有更多的学弟、学妹报考。另外,我的丈夫也是我的同班同学。我很感激辽大外语学院的培养,非常喜欢外语学院自由开明平等的氛围、求真务实向上的文化,希望外语学院在尊敬的老师们和学弟学妹的努力下进一步发展壮大。
姓名: 王磊
年级:1995
所学专业:英语(本科)